第43章(1 / 1)
沈季青将最后一筐竹筒搬上车,“装上了,娘您回屋歇着吧,忙活一早上了。”
“哎,路上当心着点。”
“晓得了。”
沈家村到岭水镇约么十八里路,平日走着要一个多时辰才能到,今日拉着板车,脚程慢了些。
摊位对面的陈阿婆见夫夫俩迟迟不到,还当后悔不来了,直到瞧见二人拉着板车拐进巷子,浑浊的眸子动了动。
“小哥儿来了。”
“陈阿婆,您这么早就来了?”姚沐儿笑着问。
这才刚入辰时,市集好些商铺尚未开张,自己与夫君来得早,是因为住得离岭水镇太远,不想这位年近古稀的阿婆,竟来得比他们还要早。
“人老了睡不安生,不如早早来守着,兴许还能多卖上几文钱。”
陈阿婆见板车后头,跟着个手脚麻利的小汉子,不由问道:“这是?”
“我弟弟。青云,这是陈阿婆。”
“陈阿婆。”姚青云跟着唤了声。
“哎。你们忙,不用理我这个老婆子。”
担心骨汤洒出,姚沐儿早上只熬了半锅,这会子支好食摊,往锅里倒了半陶罐水,用木炭小火煨着。
“夫郎,招幌挂好了。”沈季青走过来道。
姚沐儿侧目,见挂在巷口的招幌被风吹动,向上勾了勾嘴角。
“糖果子嘞,香喷喷的糖果子!”
“春牌桃符、烟花爆竹嘞! ”
“新出的面脂瞧一瞧,姑娘用了貌美赛天仙,哥儿用了倾国又倾城!”
“卖包子嘞,香喷喷的大肉包子!”
……
随着日头升起,岭水镇也渐渐变得热闹起来,大街小巷叫卖声不断,只有姚沐儿这条巷口,冷冷清清,无人问津。
“这样不行,咱也得吆喝起来!”
姚青云一脸严肃,从地上蹲起身,走到巷口学着听来的叫卖声,大声吆喝道:“包子,香喷喷的大包子!肉馅儿三文一个,素馅儿三文两个,买两个送一竹筒香喷喷的骨头汤嘞!”
“买包子送骨汤?”
“肉馅儿的三文一个,价钱没变还送骨汤,还有这种好事儿!”
“卖包子的在哪儿呢,我没记错的话,咱这条街好像没有包子铺啊。”
“在巷子里!”
“哎?咱们这儿何时开了家姚记包子摊?”
姚青云的吆喝起了作用,平日里出门便往外走的百姓,闻声而来。
“这位夫郎,你这当真送骨头汤?”
“这骨头汤好香,闻着竟比悦来客栈的,还要香几分!”
“胡扯,悦来客栈一碗骨头汤就要四文钱,这不要钱的指不定用的啥骨头,喝了不会得病吧?”
见十来个百姓围上前,姚沐儿半点不慌,勾着嘴角一一回应。
“没错,买两个包子就送一竹筒骨头汤。至于用来熬汤的骨头,是我与夫君昨天晌午从赵屠户那买的。”
“大家放心,我们姚记包子摊用料绝对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。不过用来装汤的竹筒,需得大家花钱买,镇上竹筒两文钱一个,因着是自家做的,便只卖一文。”
“不是白送吗,咋还要花银钱买了?”
“就是,俺家又不是没竹筒,就算只要一文钱,买回家除了装水,也没啥别的用处。”
“你们买不买,不买让让。”先头夸骨头汤味道比悦来客栈香的汉子,挤进来道,“老板,给我来两肉包子!”
“好嘞,您稍等。”
姚沐儿接过铜板扔进钱箱,随即掀开蒸笼,捡了两个肉包子出来。
“嚯,好香的肉包子!”
“个头也大,寻常汉子来俩肉包,再来碗骨头汤,准能吃饱。”
大家纷纷说道。
这头沈季青从身后拿了个竹筒,打了勺骨头汤递给汉子。
那汉子买完肉包没走,当着众人面,拆开油纸包咬了口,又打开竹筒喝了一大口骨头汤。
“香!”汉子竖起大拇指,“老板,明儿我再来哈!”
姚沐儿听了,笑着说:“下回来记得把竹筒带上,就不用再花银钱买了。”
“成!”
汉子一脸高兴地走了,方才还有些犹豫的食客,瞧见锅里骨头汤不多,连忙从腰间掏出银钱。
“老板,给我来两个素包子!”
“我也来两个素馅儿的!”
“我要一个肉的两素的!”
“老板你这骨头汤绝了,单独买你这骨头汤成不?”
“骨头汤不单卖,您要是爱喝下回再来照顾我们生意。”
……
小半刻钟后,将这一批食客送走,姚沐儿扣好钱箱,偏过脑袋与自家夫君小声道:“夫君,你猜我们方才卖出去多少包子?”
“十三个肉馅,十八个素馅。”
“没错。”姚沐儿弯起眼睛,“照这个速度,不到晌午就能全部卖完。”
第一天开张,再加上今儿是年节,下午需得去大伯家拜年,便只做了一肉一素两笼包子,一笼三十二个,如今刚支起摊子便卖出去一笼,姚沐儿心里兴奋又激动,同时又有些小遗憾,早知如此就该多蒸两笼。
“沐哥儿,你这法子真不错。”
陈阿婆见夫夫二人当真把营生做起来,实打实跟着高兴,前来买包子的人多了,总有一两个不愿舍近求远,到她这买菜的。